
河南省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西峽縣,創建于1978年,是我國重要的中藥研究、開發、生產基地,F有員工2386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1300多人,中高級職稱及高級技工516人。企業2003年改制為股份制企業,注冊資本5080萬元,產權明晰,銀行信用等級AA+級。主要生產以“仲景”牌六味地黃丸、逍遙丸和“月月舒”牌痛經寶顆粒、天麻促智顆粒為代表的中成藥濃縮丸、膠囊、口服液、顆粒劑等十大劑型以及山茱萸、地黃、山藥、茯苓、澤瀉、丹皮、紅花等中藥飲片500多個品種,年中成藥生產能力6000噸,其中濃縮六味地黃丸年產3000萬瓶,產銷3億元,產銷量居全國同類產品第一位。
截止2009年底,企業總資產125831萬元,其中固定資產凈值33846萬元,總負債79394萬元,資產負債率63%。
企業擁有國家人事部批準設立的宛西制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河南省科技廳批準組建的河南省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有全國最大并通過國家認證、年產2000噸優質中藥材的20萬畝中藥材GAP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中成藥濃縮丸生產基地。企業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醫藥行業優秀企業、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國醫藥企業百強、中國中藥企業50強,河南省重點工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河南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企業、河南省優秀民營企業等。主導產品“仲景”牌六味地黃丸連續十年被評為“中國中藥名牌產品”稱號,連續六年被認定為“河南省名牌產品”稱號,連續四年被推選為“中國消費者(用戶)十大滿意產品”,連續三年市場銷售量全國第一,并成為全國同類產品第一品牌。
(二)、企業發展方向
公司將圍繞做“百年企業”的戰略,按照自主創新,實現高技術差異化,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發展思路,突出技術創新、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促進產品二次開發,技術升級,促進制藥裝備現代化,向獨家專利產品轉變。鞏固擴大濃縮丸系列產品的優勢,加快中藥飲片、中藥復方顆粒發展步伐,培育企業發展新的增長點。通過多種合作方式,吸納、盤活有價值的產品,拓展企業經營渠道。通過中醫醫療機構建設,促進醫藥結合,夯實中藥創新基礎。介入醫藥商業渠道,搭建醫、藥、患者橋梁,把握產業發展方向,實現企業快速健康發展。
企業將繼續繼承弘揚張仲景中醫藥文化,堅持自主創新,保持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不低于5%,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堅持清潔生產,以產品為紐帶的加強企業間合作,進一步優化產品結構,創新管理提高節能減排效果。
(三)、山茱萸中藥材生產情況
山茱萸為西峽地道藥材,種植歷史上百年,早在宋代就有“茂林修竹地,桐漆茱萸鄉”的美譽,山茱萸造就了宛西制藥,同時,山茱萸也依托宛西制藥長足發展。在中藥材標準化化基地建設上,宛西制藥倡導“藥材好,藥才好”的理念,2002年投入3000多萬元成立了南陽張仲景中藥材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公司占地面積68畝,建有辦公科研樓和中藥材貯藏庫,公司主要從事六味地黃丸所需的六種藥材的規范化種植和科研工作。在河南西峽、焦作,安徽南陵、金寨,湖北羅田,四川彭山等地分別建立了山茱萸、地黃、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等六大中藥材基地。強力推行山茱萸GAP技術,加強科學管理,高標準建設山茱萸生態示范區,使山茱萸基地成為宛西制藥“第一生產車間”。 目前,基地面積20萬畝,分布全縣16個鄉鎮,以山茱萸為主中藥材生產重點鄉鎮9個。山茱萸掛果13萬畝,年產量1800噸左右,年產值5000萬元。西峽山茱萸年產量占全國總量的50%,河南的70%,居全國山茱萸產縣之最。西峽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名優特經濟林—山茱萸之鄉”,西峽山茱萸被中國農業國際博覽會評為優質產品,被國家質監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03年,山茱萸基地通過GAP認證,2007年,西峽山茱萸基地被評為“河南省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企業采用“公司+基地+科研+藥農”的合作模式,與藥農簽訂了三十年不變的合作協議,對每戶發放“山茱萸種植產量登記卡”,以保護價收購基地藥農所生產的山茱萸,解決藥農賣藥難的問題,提高藥農種植積極性,帶動基地1.5萬戶藥農脫貧致富,戶年均增收在3000元以上。1998年以來,宛西制藥累計上繳稅利6.84億元,其中2009年上繳稅利7164萬元。
二、企業取得的效益情況:
經濟效益:林業產業化項目建設突出宛西制藥提出的“藥材好,藥才好”的制藥理念,促進宛西制藥仲景品牌與仲景文化的宣傳與推廣,帶動了宛西制藥總體經濟效益、產值、銷售。2009年實現銷售收入54171萬元,利潤6040萬元,上繳利稅7164萬元。
生態效益:林業產業化項目建成后,可使優質山茱萸的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調整了當地的農業結構調整,避免了藥農盲目地為了短期利益而毀滅性開發藥材資源,保證了藥材的可持續發展;綠化了荒山,提高森林覆蓋率(20萬畝提高了西峽森林覆蓋率3個百分點),減少水土流失,為南水北調的涵養水源提供了保障,生態環境得到進一步的保護。
社會效益:項目建成后,可使藥農熟練掌握山茱萸規范化管理技術,山茱萸的產量逐漸提高,質量“安全、有效、穩定、可控”;管理每畝山茱萸的生產成本降低20元,達到戶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帶動西峽縣20萬藥農脫貧致富。